1,3 - 二甲基 - 2 - 咪唑啉酮(DMI)的运输需遵循危险化学品运输规范,核心是根据其物理化学性质(低毒、不易燃但属有害液体)做好分类、包装和防护,确保合规与安全。
首先需明确其运输分类,这是选择运输方式和包装的基础。
-
联合国编号(UN Number):UN 3082,归类为 “环境危害物质,液体,未另作规定的(Environmentally hazardous substances, liquid, n.o.s.)”。
-
中国危险货物编号(CN Number):61907,属于 “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” 中的 “其他毒害品”。
-
主要合规标准:需符合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》《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》,以及国际运输中的 IMDG Code(海运)、IATA DGR(空运)。
包装需满足 “耐腐蚀性、密封性、抗压性” 三大要求,避免运输中破损泄漏。
-
内包装:采用聚乙烯(PE)或聚四氟乙烯(PTFE)材质的塑料桶,或玻璃容器(需加缓冲垫),容量通常不超过 20L,盖口需螺旋密封并加密封圈。
-
外包装:使用多层瓦楞纸箱或铁桶,内衬防震材料(如泡沫、珍珠棉),确保内包装固定,无晃动空间;箱体需标注 “毒害品” 警示标志、UN 编号、生产厂家及应急联系方式。
-
禁止事项:不得使用易被 DMI 溶解的材质(如普通橡胶、部分树脂),避免包装溶胀破损。
不同运输方式有明确的操作规范和限制,需根据运输距离和量选择。
运输过程中需全程监控,提前制定应急方案,应对可能的泄漏、碰撞等情况。
-
日常操作要求:
-
装卸时轻拿轻放,禁止摔、砸、撞击包装;
-
运输中保持车厢 / 货舱通风,避免高温暴晒(温度不超过 35℃),远离火源和高温源;
-
驾驶员需定时检查包装是否完好,有无泄漏迹象。
-
应急处理措施:
-
若发生泄漏,立即停止运输,将车辆 / 船舶转移至安全区域(远离水源、土壤);
-
泄漏量小时,用吸附棉吸收后装入密封容器,按危废处理;泄漏量大时,需用围堰拦截,联系专业应急团队处理;
-
若皮肤接触,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15 分钟以上;若吸入蒸汽,转移至通风处,必要时就医,并携带 MSDS 供医生参考。
-
货物到达目的地后,需立即交由具备危化品储存资质的仓库存放,不得在运输车辆中长时间滞留;
-
空包装需彻底清洗后,按危废规定处理,不得随意丢弃或复用。
-
